
巴以冲突爆发后,以色列已集结了30余万大军,准备大举进攻加沙。而且,以军飞机已经展开了对加沙的无差别轰炸,民用建筑炸了,医院炸了,联合部维和部队也炸了。美国在内的10余个国家已经宣布紧急撤侨。
同时,中东多国的几十支武装宣布参战,以支持巴勒斯坦人民。
而在10月19日,一幅照片显示美国已经秘密派遣特种部队到以色列“帮忙”。同日,美国宣布海军舰艇在也门附近海域拦截了数枚胡塞武装发射的反舰导弹。
眼看中东就要大乱。
那么,这次冲突到底缘何而起?又为何会卷入那么多武装势力?冲突未来的走势又将是什么呢?
沙特
古语云: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总是读书人。
这句话放到如今的中东是再适合也不过了。
说起哈马斯这次为何会主动进攻以色列,其实不是单纯因为一帮以色列人在10月4日强闯阿克萨。
以色列一直都在巴勒斯坦横行乡里,如果哈马斯要找个茬开战,那少说每个星期都能找到一个由头。
所以,这次冲突看似偶然,但却存在着极大的必然,而要说起始作俑者,恐怕很多人都想不到会有沙特的份儿。
沙特不是一直是哈马斯的后背大金主吗?
这个是事实,但是沙特也同样支持对以色列逆来顺受的法塔赫。
那么,沙特为什么会有如此奇怪的举动呢?
回顾中东战争就会发现在前4次中东大战是打得“荡气回肠”,阿拉伯国家的军队可以和以色列展开悍不畏死的殊死战斗,且虽败犹荣。但是,自从第四次中东大战之后,各国就开始消停了。
主要的原因是沙特和美国达成了“石油美元”协议,换取了美国的安全保证。随后,欧佩克产油国纷纷跟进。从此,王爷们可谓是一夜暴富,财源滚滚。
在如此形势之下,阿拉伯世界的原领袖埃及有些独木难支,在屡战屡败之后发现根本打不赢有美国支持的以色列,更别提自己还赔了夫人又折兵,把西奈半岛也搭了进去。
于是,萨达特总统在1979年和以色列签署了“和平协议”,要回了西奈半岛,从此踢开苏联,转投西方的怀抱。虽然他在1981年被刺杀,但埃及的对以政策却始终没动摇。
如此,阿拉伯世界在抗以斗争中失去了领袖。其他国家也基本丧失了继续战斗的勇气。当然,这指的只是逊尼派,不是什叶派。
在1979年之前,作为中东什叶派领袖国家的伊朗是美国的铁杆盟友,所以,不可能和以色列爆发冲突。而在革命之后,虽然伊朗要消灭以色列,但随着1980年的“两伊战争”爆发,这想法也只能先等等。沙特等逊尼派国家,在那时是伊拉克萨达姆的大金主。
如此,以色列的战略压力骤减。在1982年爆发的“第五次中东战争”远远比不上前四次的惨烈程度,可以说是以军的独角戏,孤军奋战的叙利亚则被以色列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不过,在两伊战争结束之后,以色列又迎来的两大威胁。
都对统领中东有想法的伊朗和伊拉克虽然血战了八年,但在弄死以色列这个目标上却是出奇的一致。只不过,萨达姆背后有沙特领头的逊尼派王爷们的支持,所处的形势要比没人待见的伊朗强很多。
但萨达姆在彼时太霸气,以至于周边国家都害怕他真的成为中东之王。而萨达姆也走了自己人生中最臭的一步棋,那就是吞并了科威特。这下好,逊尼派在沙特的带头之下,支持以美国为首的联军把伊拉克按在沙漠里好一通摩擦。
如此,没人能在威胁沙特的领导地位,以色列最大的威胁也顺被消除了。
在苏联解体之后,原本依靠苏联支持才有和以色列一战之勇的国家基本也都偃旗息鼓,踏踏实实地赚钱过日子了。所以,这才有了阿拉法特和拉宾在中东签订了“和平协议”。
所以说,中东闹成现在的局面,和沙特的一系列操作有着莫大的干系。
本来,巴以和解之后,中东的大局基本稳定,沙特可以在赚钱的同时,和美国一起死死按住伊朗,以保江山的千秋万代。
怎奈以色列国内的反动势力太过嚣张,在刺杀了拉宾之后,使以色列又走上了吞并巴勒斯坦之路。哈马斯则和逆来顺受的法塔赫彻底闹崩,继续和以色列死磕、
对此,作为逊尼派领袖的沙特虽然头疼,但作为埃及之后的伊斯兰领袖,沙特必须坚持“支持巴勒斯坦,谴责以色列”这项阿拉伯世界中的绝对“政治正确”,并在暗地里支持哈马斯,以干扰以色列吞并巴勒斯坦的企图。可以说,要是没有沙特的支持,哈马斯也扛不到现在。
然而时代是在进步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东各国慢慢更看重自己的发展,对巴以冲突已经不太那么关心。否则,如果阿拉伯国家群起而口诛笔伐,以色列也不可能在近些年能如此嚣张地大肆扩张。
沙特王储小萨勒曼是一个对本国前途很有想法的人,并主导制定了一项“远景规划”。毕竟,石油会有采完的一天,到时候,王爷们和老百姓也不能拿沙子当饭吃。所以,说他忧国忧民,也不是没有道理。
那么,既然有了这样的雄心壮志,那就离不开美国的支持。而美国正好要从中东抽身,集中资源对付我国和俄罗斯,于是,就利用小萨勒曼的需求,要求他和以色列握手言和。一旦沙特和以色列和好了,那美国的基本盘也就稳了。
所以,在这次冲突爆发之前,沙特和和以色列的谈判已经进入了关键阶段。
可就在此时,哈马斯的火箭弹和敢死队同时降落在了以色列。
这难道是巧合?
伊朗
巴勒斯坦人民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两大派领导势力的作为却是乏善可陈。
法塔赫在与以色列签订了“和平协议”之后,便彻底躺平,不再进行武装斗争,以换取西方的援助。即使面对以色列的胡作非为,法塔赫也都是采取了息事宁人的态度。这让巴勒斯坦人民大为不满。
所以,坚决要消灭以色列的哈马斯才趁势崛起,并把法塔赫轰出了加沙,但也导致了“巴解”的彻底分裂。不过,哈马斯在以往除了使用“人肉炸弹”对以色列发动一些袭击以外,能拿得出手的战绩几乎没有。
这与黎巴嫩真主党形成了鲜明对比。人家那打得有声有色,和以色列打得有来有回,不分伯仲,甚至吓得以色列不敢再对黎巴嫩轻举妄动。
如此,沙特对哈马斯和法塔赫的兴趣已经大大降低。毕竟,“自助者天助之”,两边都拿着沙特的钱,却只顾着内讧,对外又没有任何让人眼前一亮的战绩,这怎么能让幕后老板满意?
由此可以推断,小萨勒曼在与以色列和解,并拿到自己想要的战略利益之后,大概率会放弃哈马斯和法塔赫,让他们自生自灭。那么,巴勒斯坦被以色列并吞也将进入倒计时。
对于这样的结果,能拿西方援助的法塔赫还好说,自身没有任何造血能力的哈马斯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那么,剩下的一线生机就是要全力破坏沙特和以色列的和谈。而哈马斯自身的实力又有限,实在拼不过以色列,怎么办?
没事,哈马斯的背后除了沙特,还有伊朗。
伊朗虽然是什叶派的领袖,但一直以来也有统领阿拉伯的雄心。以往,伊朗和沙特老死不相往来,除了因为派别上的纷争,更是因为对阿拉伯世界领导权的争斗。
为此,伊朗一手打造了由自己、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和也门“拖鞋军”组成的什叶派大联盟。
放眼中东目前的纷争,叙利亚内战和也门冲突的背后都有伊朗和沙特较劲的影子。
但是,在夺领领导权的斗争中,如何对待巴以问题才是皇冠上的宝石。也就是谁能带头把以色列打服,谁就是当之无愧的阿拉伯王者。更别提美国和以色列也想弄死伊朗。所以,伊朗就成为哈马斯和真主党背后的大佬。
今年3月,在我国的积极斡旋之下,沙特和伊朗终于和解,使千年“互瞪”暂时告一段落。这样的结果对于两国的安全和发展来说都是有利的。但如果沙特和以色列和解,那伊朗又会陷入尴尬之中。
所以,从现实的战略需求上看,伊朗支持哈马斯是很正常。毕竟,谁也不信哈马斯能靠自己整出来5000多发火箭弹。
而且,在大战爆发之后,除了伊朗的表态比较官方之外,什叶派武装的表态都极为强硬,现在看来,这些“屠狗之辈”真是言出必行。真主党在黎以边境竖起了复仇的红旗,并开始袭击以色列的哨所,“拖鞋军”则直接朝美国军舰发射了反舰导弹。
当然,谁也不信“拖鞋军”能自己造出“反舰导弹”。放眼全世界的游击队,能有这大杀器的也属凤毛麟角。
现在,以色列的报复行动越来越肆无忌惮。沙特已经明确表态支持巴勒斯坦,并停止与以色列的一切谈判。
伊朗和哈马斯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了。
然而,战斗才刚刚开始,下一步该怎么办呢?
群殴
以色列也是狂到天上了,其倒转逆施已经使阿拉伯世界的怒火越来越旺。
如果这种形势再发展下去,那“消灭巴勒斯坦”是以色列的“政治正确”,而“消灭以色列”将成为阿拉伯世界的政治正确,而且是不可撼动和违逆的绝对“正确”,
现在,除了“巴解”内部的几支武装宣传参战,真主党宣布参战,“拖鞋军”不宣而战之外,俄乌战场的很多雇佣军部队也宣布即将参战,巴基斯坦宣布如果需要,将派兵支援巴勒斯坦。
要知道,雇佣军打仗是要钱的,没有金主,他们干嘛去巴勒斯坦?而巴基斯坦的背后金主就是沙特。
如此看来,沙特已经不得不采取行动。毕竟,叙利亚的装甲部队已经向戈兰高地移动,埃及的精锐部队开始向西奈半岛移动。以色列现在已经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面对这样的形势,以色列仍然肆无忌惮,只能说明其还是根据经验判断阿拉伯国家仍是“烂泥”,绝对糊不上墙。
但问题是,有60多支中东地区的武装已经跃跃欲试,这些武装在名义上只代表自己,就像哈马斯不能代表巴勒斯坦一样。那么,在理论上,这些武装在“发挥”上将比以色列更有自由度。那如果打起来,以色列能受得了?
美国能打代理人战争,中东国家就不能打?
如今,胡赛武装已经发出了明确的信号,我们连美国人都敢打,你以色列算个什么东西?
希望以色列能客观分析目前所处的形势,否则,这次很可能会在劫难逃。
